資訊的過濾和紙本書

0
2343

 

隨著現在社群的使用習慣,每天一早我會在臉書上看到很多新聞、創業情報、科技新知、好笑趣聞等等的資訊,對於現在的資訊獲取方式,我想應該是便利到炸掉,我自己也是很重度的社群使用者,屏除工作上需要,另外每周要用28個小時在這個媒體上,我回想起以前沒有臉書的時候,在高中時,除了課業壓力大以外,我有一支引以為傲的SONY彩色螢幕手機,平常只會用來打電話和簡訊給現在的枕頭人,那時候需要找資料就回家上網,但在資料收集上,我只蒐集我需要或用的到資料,所有資訊都是自發性的蒐集,我會說當時的我,比較喜歡去”覓食”,雖然要花很多力氣,但可以憑自己的方式去過濾、消化掉那些知識,除此之外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閱讀紙本書。

  現在資訊的取得越來越方便,但有更多時間,我已經不主動去蒐集可能想知道的知識,我都是經由社群媒體”餵食“各種資訊的片段,沒有系統的把各種雜亂的資訊都放在我的暫存區,這樣的方式我曾經覺得很幸福,我只用最少的力氣去得到最多資訊,直到昨天我終於可以具體的說出,為什麼我現在很少在臉書隨選即看新聞這件事情。

我看了一部動畫叫”Psycho Pass”,這部動畫說明的是一個沒有犯罪和諧的世界,所有潛在犯罪者都經由”Sibylla”的預知系統判定做預防,甚至所有人的工作可適性都可以由系統做篩選,讓所有人用系統的方式過著幸福和諧的社會,所以違背系統的話,犯罪指數就會提升,甚至會被處決。其中,在系統中所有不利於現在科技的資訊變得非常稀有,”這不就像是臉書嗎?”我心裡這樣想,我們被餵養的資訊到底是我們真的想要的 ,還是被選擇好讓我們知道的,那如果是我們未選擇的,難道真的是不重要不需要的嗎?當大家都在臉書上的時間越來越多,我們被餵養的資訊越多,知識和行為之間越來越相像,到後來就失去自己的獨特性,想到就令人毛骨悚然。

“當行為是出個人的意願時,行為才會產生價值”,這句話是當中大反派腳色的主角所說的話,雖然劇中他的行為看了令人害怕,但這句話的確很重要,我們的資訊餵養都讓資訊取得成本趨近0,資訊本可能非常有價值,但由於方便取得,我們就有可能沒發現這樣的價值在裡面,反正隨便點一點就有一大堆了,那又何必特別珍惜這樣的情報資源。讀紙本書不一樣,的確,紙本書會有環保的問題,但紙本的重量、價格、翻書的快感、讀書產生的身心靈反應都會影響到大腦吸收這本書的知識。讀紙本書的過程可以演繹成這是因為你對某件事有興趣,所以才購買這本書,這本書拿在手上大概650克,不算太輕,價格380比起電子書貴上100塊,紙的磅數很高,翻頁時指尖觸碰頁緣時不會讓人想到割傷,因為剛好是吃飯時間,拎著書本在樹下不用擔心陽光太大,可以好好的閱讀這本書,不小心滴到了餐盒的醬汁,覺得非常懊惱,但過沒幾天在翻書時,想到當時沒有好好的保護他還是會噗滋一笑,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?特別是這樣的書是用作者的思維,有系統的記錄下來,讓你可以照著知識的脈絡了解吸收成為己用,讀書真的是少數投資報酬最大最快的事。

關上臉書好好享受紙本書,你會發現這樣的樂趣是可以被複習的。

圖片來源 – Animen新聞部
http://www.animen.com.tw/Page/News/NewsContent.aspx?ID=NS14060170

 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